大家好!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好笑但绝对需要严肃对待的话题——鼻腔异物。没错,就是不该在鼻子里的东西,跑到了鼻子里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尤其是家里有“好奇宝宝”的家长们,一定要看完!
晚上点,耳鼻咽喉科病区走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一位妈妈抱着一个眼泪汪汪的小男孩冲了进来。“医生,快帮忙看看!他把玩具弹珠塞鼻子里了!”小男孩一边抽泣一边指着自己的右鼻孔,呼吸声又重又闷。妈妈又急又悔:“我就转个身的功夫,他就塞进去了,自己抠了半天越弄越深……”这样的场景,几乎每周都会在医院上演。这充分说明鼻腔异物的情况并不少见,家长们必须提高警惕。
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动力,但也可能因此引发一些危险。像这个小男孩把弹珠塞进鼻子的情况,就是因为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,想尝试把东西塞进鼻子里看看会怎样。而家长的一时疏忽,就导致了这样的意外发生。这也提醒着每一位家长,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行为,及时发现并避免潜在的危险。
鼻腔异物尤其“偏爱”婴幼儿和儿童,因为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,就是“塞进去”看看。
常见的“不速之客”:
.植物类:黄豆、绿豆、花生、瓜子、小果核(最常见!)
.小物件:小珠子、塑料玩具零件、纽扣电池(极度危险!)、纸巾屑、小石头
.生物类:小飞虫、小蚂蚁
.其他:橡皮头、粉笔头、海绵块等
如果孩子(或表达能力有限的成人)出现以下情况,就要高度警惕了:
.单侧鼻塞:突然出现一侧鼻子不通气,这是最典型的信号。
.流臭鼻涕:一侧鼻孔流出脓性或带血的、有臭味的鼻涕。
.鼻出血:不明原因的单侧鼻出血或鼻涕中带血丝。
.鼻子疼痛:孩子哭闹,指着鼻子说痛。
.打喷嚏:异物刺激鼻黏膜,可引起反复打喷嚏。
【三不要】—— 避免帮倒忙!
. 不要用手或工具掏:盲目掏挖极易将异物推向更深处,甚至掉入气道,引发窒息风险!
. 不要用力擤鼻子:让孩子擤另一侧鼻子或许可以,但卡住的异物强行擤鼻可能损伤鼻腔。
. 不要用嘴去吸:不仅无效,还可能吸入部分异物。
【三要】—— 正确做法看这里!
. 要保持冷静:安抚孩子情绪,越哭闹异物可能越往深处跑。
. 要尝试初步判断:如果孩子配合,让他抬头用手电照一下,看能否看到异物。但切勿自行取出!可行单侧按压:用手指按住孩子“无异物侧”的鼻孔,让孩子用另一侧鼻孔轻轻呼气,尝试将....
快捷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