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案号:
提案人:居会军
案由:关于加大塘坝、水渠等水利设施整修力度,提升仪征抗旱能力的建议
背景情况:
近几年来,虽然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,部分灌区改造得到了政府支持,但塘坝、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点多、面广、分散,基础条件仍然滞后,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比较低下。据统计,年月以来,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.天,较常年同期偏多.天,为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。当家塘坝、水渠,既提供灌溉用水,也是群众的生活水源,天旱能取水,涝了能蓄洪。我市自年月日入梅到月底,降水量只有.毫米,较常年同期.毫米偏少.毫米,偏少.%,大部分塘坝水源干涸,在一些远离水库、河流的丘陵山区,本来就主要靠天集雨来灌溉,塘坝、水渠的失修,会导致一旦遇到干旱就会给农作物等带来灭顶之灾。因此,加快对当家塘坝、水渠等的整修力度,修好这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水利设施,既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,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,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有着重要意义。
情况分析:
一是塘坝、水渠失修。有些塘坝、水渠由于建成时间较长,原本的功能效益日渐衰减,淤塞、渗漏严重,塘(坝)埂岸坍塌、水草丛生、有些塘坝建成后未进行清淤、蓄水功能减弱,淤塞的同时水质污染非常严重,其中部分塘坝已经变成了“臭水沟”,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特别是年遇到严重旱情,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,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。
二是管护主体不到位。过去农民比较重视塘坝水渠的建设与管护,每年冬春季都要开展兴修水利。现在很多群众认为水利兴修是政府和集体的事情,不愿出钱出力;村级集体经济难以承担所有塘坝管护费用;现有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,留守人员多为老人、妇女和儿童,仅有的劳动力组织难度大,管护主体不到位,导致部分塘坝失修淤塞。
三是破坏水系未恢复。近年来,水利项目更偏重于投向一些较大的工程项目建设,对塘、坝、渠等小水利基础设施兴修倾斜力度不够。前几年夏季仪征雨水较为充沛,未能及时将因道路等施工建设破坏的部分水系进行恢复,导致年夏季有部分地区缺水严重但无水系可以用于补水。例如:胥浦河至邵冲水库段水系、龙河至马坝村百姓组等水系。
具体建议:
一是由市水利部门牵头,对全市干渠、水库、河道现....
快捷阅读